1)第二十九章 战后总结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人可作解说,这‘天问’一篇共有几个部分?”潘阳在问一众学子,他已经好几天没有认真地给学子们授课了。

  “……”无人能答,自己是否有些急于求成了。他没有给学子抄录全篇,这个问题学子们显然回答不上来。

  “二三子抄录有多少句?”潘阳问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他只给学子们抄录了第一部分至“羿焉彃日?乌焉解羽?”为止

  堂下有五六个小手举起,这是潘阳独特的教学方式之一,提问或回答问题的学子需要先举手,先生允许后才能开口说话。

  “一百一十二句,”唐昭回答,他是唐豕的次子,比大兄唐通更有学习天赋,也许日后适合作学问。

  潘阳在给学子们抄录“天问”的时候,有意识进行了断句,并增加了标点符号,只要有心,这个问题不难。

  “共计有多少问?”潘阳很高兴学子们很用心,他继续问道。

  “六十九问。”唐昭回答的很自信,显然是认真读过的。否则,五十六对诗句出现了六十九问是回答不出来的,即便是潘阳在所有的问句后面都标注了问号。

  潘阳很满意,看来学子们真的在认真读“天问”。但他今天没有想解释这前半部分“天问”诗篇的意思,今天的重点是要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潘阳对古文中,没有明确的标点符号,因断句不同造成的歧义,是深恶痛绝的。这给后世读书人对经典的解释,造成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歧义。

  仅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被花样解释出好几种意思,是真正的按需要作解释啊。

  说实话,潘阳是真的很希望能踏踏实实、安安心心的教几天书,但是剿匪的许多后续工作,直到这两天才刚刚忙完。

  梁家铺子的剿匪行动,唐村兵勇们损失不小,死亡一个伤残两个,轻伤的三个还没有复原归队。

  经与唐豕协商,两个伤残的兵勇伤好后,进入唐家制作笔墨的作坊做技工,学习一门保障生活的手艺。

  剿匪回村后的第二天,潘阳随唐豕一起,亲自带人给战死的唐廿三家送去了十两雪花白银,五百斤上好的稻谷,再发三两丧葬银子,同时允诺招他大兄唐木墩去造纸作坊做长工,且许其大兄年已届满八岁的儿子唐轩去村学堂读书,无需付给先生束脩,直至学成。

  另外给二两银子,着唐家与已定亲的女方退婚之用。

  这一切安排使得唐廿三淳朴的全家老少涕泗横流,没有提出任何额外的要求。有村民说唐家老三死的值,不仅有钱粮补偿,家里还要出读书人了。

  于是村里有许多人都眼红着这个战死兵卒的空额。这个时代人命不值钱,能给家庭带来希望的机会才是值钱的。

  依据潘阳的意见,村里为每一个出战的兵勇都发了一千五百个五铢大钱,五十斤稻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