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四一章 不抄白不抄_花开春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数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穿行其间,或停或走,却没有外头那般喧嚣。

  “那些灯,里头用木版刻出来,再在外头蒙上纱的,都是前朝或是本朝公认写的好的诗词雅句,这叫诗牌灯,是只能看,不能动的,还有些净素红纱灯,是留给前来观灯的文人雅士用的,若觉得自己的诗句还好,就找盏灯写上,那灯下还挂着只小匣子,看灯的人,若觉得这字句好,就投一枚铜钱进去,到明天早上,哪盏灯下的铜钱多,寺里的僧人就把这盏灯上的诗句抄出来镌刻到山门旁边的石墙上去,余下的诗句,按铜钱多少排好顺序,抄录下来,放在大殿里留着人翻看抄录。”

  程恪细细解释着,李小暖惊讶的挑着眉梢,

  “那岂不是知诗不知人了?”

  “哪里会!刻在墙上的诗,写的人哪肯不来告了姓名的?就是诗录上排在前几页的,也都必要过来说了姓名的!”

  “噢!这是赛诗会了?那得了第一的人,除了能把诗句镌刻到石头墙上,还有旁的好处没有?”

  “还要什么好处?!一举成名天下知,还能有比这更大的好处?”

  程恪失声大笑起来,李小暖撇了撇嘴,

  “一举成名天下知有什么好处?这名声,最是牵绊害人。”

  “随云师长年青时,有一年挣了个镌刻,从那往后,他说他再没来写过诗,可我和小景就见过他好几回,想是和我和小景一样,隐了名字来写了,见没有彩头,就不肯说出来罢了,倒是那个钱继远,得过两年的头名,他是个真性情,只要在京城,年年都来写,不管得了多少铜钱,第二天都必来说了真姓名,今年必定也来了。”

  程恪没有接李小暖的话,又说起了诗灯的趣闻轶事来,李小暖一边和程恪一起一盏盏看着写着诗句的红灯笼,一边笑着说道:

  “钱继远的文章诗句,嶙峋料峭,诡异华丽,这人也必是个极固执有风骨的,我倒觉得他应该做高人逸士去,随云先生倒应该入仕才对。”

  “钱继远若是做了逸士,他那脾气性格,就真逸得连个知道的人也没有了,随云师长是高人,可算不得逸士,他是名士,他不入仕,不过是觉得不入仕比入仕更好罢了。”

  程恪一边对着红灯笼上的诗句不屑一顾着,一边和李小暖说着闲话,李小暖仔细想了想,赞同道:

  “这倒是,随云先生是高人名士,这逸士隐士,若隐得名动天下,就成了笑话。”

  程恪大笑着连连点着头,

  “你这话说得有意思,隐得名动天下!”

  两人说笑着,一边看着、笑着、议论着红纱灯上的奇诗怪句,一边往寺里走去,寺里面,各处挂着的红纱灯笼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多。

  李小暖轻轻拉了拉程恪,低声问道:

  “会不会遇到认识咱们的?”

  “遇到又怎样?理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