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人才啊!_姜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珍本来带回了一个好消息想悄悄告诉父亲。

  他父亲是河谷王家的旁支子弟,跟嫡脉的关系远到两边可以写两份祖谱了。

  但虽然是旁系,他父亲这一支却发展得相当不错。子弟众多,成才的也多,所以嫡脉那边跟他们这一支的关系相当近,王珍一家也得已居住在城东,而不是沦落到城西去。

  嫡脉在前年就开始收粮,并不许王家其他人卖粮。

  不是说不卖粮,而是王家的人要卖粮的话,只能卖给嫡脉,而嫡脉的要卖粮,却也不必支会王家其他人。

  粮食这个东西,既贵,又贱。贵,在于人人都要吃它,不吃就会饿死;贱在于,它每年都会从地里长出来,存着会生虫,会变得没办法吃。

  河谷这里格外不同,种子往地里一洒,只要不害虫,那就能轻轻松松的收获。

  因为如此,早在大梁立国前,大纪就把河谷划为产粮地了。当时这里种地的全是奴隶,奴隶种出来的粮食,全会被献给皇帝。

  后来大梁建国后,更加不会放弃这里。当时开国还曾有诸侯曾肖想过河谷这样的肥地,但皇帝砍断了所有伸向河谷的手,甚至不许这里有世家停留。

  河谷本地的几个大姓,据传都是当年被迫举族迁来的战俘。

  王家祖谱中也有相似的记载,王家祖上出身凤阳山,是正正经经的凤阳大族,现在凤阳那里还有村庄姓王。

  但为什么凤阳王氏会跑到河谷来,连祖坟都迁过来了,这个就只能……

  生活在河谷的百姓,不管是世家还是普通人,只要迁来河谷,都背着一条躲不开的“劳役”,又称粮役。

  也就是说,只要你在河谷,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是行商、打铁、教书、纺织……等等,都要交粮。

  在大梁开国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河谷人没有第二种职业,全都要种地。而他们种出来的地,也跟大纪时一样,全都要交出去,只能留很少的口粮。

  后来这一条渐渐放宽,开始容许百姓从事其他行业,必须种地的法条,也演化成了粮役:一人一年,春秋两季,各交三十石粮。

  如果百姓是无家无业的人,只有自己一个,那只交三十石;如果百姓在河谷娶妻生子,砍树盖屋,那则要翻倍。

  在某一段时期里,河谷百姓纷纷外逃,因为受不了粮役的繁重,他们宁可逃走后再被抓回,黠面受刑,仍要逃。因为不逃也没有活路,逃出去了,就还能活下去。

  后来,四姓开始兴起。因为百姓不得不想尽办法来对抗粮役,四姓因为人口众多,他们不再按人□□粮,而是一族一起交一个数,交够了,剩下的就是族里自己人的口粮了。

  后来其他的小家族纷纷并入四姓,最终造成了河谷四姓的兴盛。

  直到现在,河谷百姓身上粮役都没有除去。他们每年仍必须按人口向四姓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