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圈圈点点】(为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阳的风评差到极点,扳倒刘瑾之后才猛然好转。再加上他大权在握,以前干的那些腌脏事,都变成为了除去阉宦而隐忍演戏。

  至于这半年来提携后辈,在杨廷和看来不是为国拔才,而是为他李东阳的子孙后辈攒人脉。

  比如这次科举舞弊案,李东阳处理得是真老辣。

  工科左给事中马卿成为倒霉蛋,成了所有会试考官的替罪羊,直接相关责任人靳贵却屁事没有。

  如果再把王渊、金罍的事情扛下,那李东阳就是铁肩担道义。担任考官的那些官员,都必须承李东阳这个情,其中包括王阳明在内。

  李东阳有何损失?

  黑锅都被倒霉蛋马卿给背了,还把工科左给事中的位子腾出来,正好可以换上李东阳的心腹。

  损失都是别人的,好处都是自己的,可以在致仕之前,留下更好的名声、更宽的人脉!

  杨廷和的猜测很阴暗,却距离事实不远。

  但在李东阳看来,这是公私两便的事情,给自己捞好处的同时,还能为国拔才,何乐而不为呢?

  ……

  大概花了两个时辰,阅卷统计结果出炉。

  第一名,杨慎,满分,十四个“○”。

  第二名,余本(会试第一百九十二名),十二个“○”,两个“△”。

  第三名,邹守益,十一个“○”,三个“△”。

  王渊排在第九十八名,三个“○”,两个“△”,四个“丶”,四个“丨”、一个“×”。

  杨廷和拿着王渊那份答卷,感慨道:“此人的卷子,一言难尽。”

  杨一清笑道:“我倒是觉得言之有物。”

  “哈哈,大胆敢言,此子可为御史。”大理寺卿张伦笑道,他给王渊打的也是圈。这位先生乃言官出身,担任监察御史巡视各地,复又以断理冤案名满天下,他知道王渊写的许多内容都是实情。

  王渊写的什么?

  在讨论文武之道时,他说先秦时代不分文武,宰相都是下马治民、上马管军,所以有“兵农一致,文武同方”的说法。又以管仲为例,阐述以文促武、以武敦文的道理。

  虽然千古大道相同,但具体环境是变化的,于是有了文治和武治的差别。

  天下混乱的大争之世,必须以武治为主,因为此时的首要目标是强兵。但与此同时,更要重视文治之功。

  为何大明太祖能得天下,其英明神武的地方,就体现在文治方面。张士诚和陈友谅,一个富甲天下,一个兵多地广,却只知掠夺,不事生产。太祖皇帝可以败一次、败两次、败三次,由于军粮充足,败多少次都可以重头再来。

  而张士诚和陈友谅,看似强大,其实早把治下百姓掏空。他们败一次便内部矛盾激化,败两次、三次就彻底崩盘。这就是太祖皇帝的文治之功。

  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呢?

  其一,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被破坏得千疮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