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68章 正国本(卅二)真实目的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强。整个西南诸省,只要你不把云南沐家当成将门来算,那么刘家就是毫无争议的西南将门第一家,压根没有对手,完全鹤立鸡群。

  刘家父子两代在西南打出的名头不必多说,完全是打遍西南无敌手的金字招牌。在西南诸省乃至缅甸等边外各地区,光是立起一个“刘”字大纛,可能就要顶两万大军的威慑力。

  戚家军则是个特例,人数很难按照其他各大将门的标准来计算。这是因为戚继光多年来的目的就不是拥兵自重当将门,他一直以来的理想都是为朝廷练兵,把所有他能训练的军队都训练得有戚家军一般的战斗力。

  这样一来就导致一个问题,即一直直属于他(他之后是戚金)统帅的嫡系部队始终不多,最高的时候也就六千人(包括现在)。

  但是,如果要算广义上的戚家军就麻烦了,因为从戚家军走出去,到全国各地领兵的将领有好一溜儿,他们去领兵的时候往往也会从戚家军里带走一批人,然后到了地方又自己招募一批人,你说这些人到底算不算戚家军?

  如果不算,那么戚家军总共就只有六千人,现在基本上都在戚金的麾下;如果要算,那戚家军不说十万也有八万,属于是真·天下第一将门了。

  当然,一般是不这样算的。所以,戚家军的确算是将门里的一个特例。

  高务实觉得,假如按照这样的编成方案,以上这李家军、麻家军、马家军、刘家军与戚家军,应该都要作为第一批的“甲种军”来编制。而且,出于某些考虑,甲种军一开始不宜编制太多,要给与后续一些乙种军升级进入甲种军的空间来激励乙种军。

  呃,难不成我要先搞“五大主力”了?这名字怎么听起来忒不吉利啊……得,把禁卫军算进去吧,那就是“六大主力”,这听起来可就吉利多了。

  说回“甲乙丙丁”分级制度,这个制度确实可以参考原历史上的日本,高务实人如其名讲究务实,不会因为他对那支侵略军的反感就反对借鉴他们使用过的制度。相反,他觉得借鉴当时的日军比借鉴某些历史时期的欧洲军队反而还有一些优势。

  什么优势?当然是地域接近、文化类似等优势。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这是不必多说的,哪怕是后世的日本人自己也承认,并且与宇宙大国不同,日本人对此毫不避讳,甚至还挺自豪的。

  因为这样的原因,日军能用好的制度往往中国用起来也没问题,“甲乙丙丁”分级制在高务实看来就属于这样的范畴之内。

  而且这里还要先说一件可能会让很多人意外的事:所谓甲、乙、丙、丁种师团,在日本人自己的资料里从来没出现过,说明日军的正规编制中并没有甲、乙、丙、丁种师团这样的说法,这应该是国内研究日军编制时以讹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