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49章 朝归倭附(卌八)一镇之兵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动西国,秀吉又以为可以利用义久和义弘兄弟的“岛津双殿体制”搞点花样,所以几个原因加在一块儿,才有了岛津家实际只出兵三千的特例。

  哦,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别看德川家康一个兵都没有派去朝鲜,但实际上他也派了两万五千人一直待在名护屋这个征朝大本营。

  有人可能会问,德川家康在关东有250万石领地,凭什么只需要派两万五千人?道理很简单,德川家康的直领就是一百万石,而关东大名离得远,按照秀吉的规定就是每万石出兵250人。

  至于家康剩下的150万石,其实都分封给家臣了。这里仅以上野一国的分封举例:箕轮12万石,井伊直政;馆林10万石,榊原康政;厩桥33000石,平岩亲吉;白井33000石,本多广孝;小幡3万石,奥平信昌;藤冈3万石,松平康贞;大胡2万石,牧野康成;吉井2万石,菅沼定利;总社12000石,诹访赖水;那波1万石,松平家乘;沼田27000石,真田信幸。

  其余下总、上总、武藏、相模、伊豆等国的分封也一样按照这种模式来办的。总之,家康的250万石是真的,但德川本家直领的就是一百万石。

  言归正传,一万人的大军在日本人看来绝非小数目,尤其堺港这地方离大坂城那么近,这一万大军的驻防根本不是丰臣秀吉能接受的,丰臣秀长认为最多不能超过三千人。

  而罗远当时则表示说,以海贸同盟的陆师编制,三千人很难安排。因为海贸同盟陆师一般以镇为基本单位,一镇人数是12512人。他说,之前答应将人数控制在一万以内,其实就已经很为难了,因为那只能派驻两个步兵协,镇属的马标、炮标都不能带。

  双方一通扯皮,最终还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达成的协议仍是以丰臣秀长提出的妥协建议为主:海贸同盟在堺町的驻军不超过五千,只去一个步兵协。

  他还“十分贴心”地表示说,这五千之数里头有四千零三十八人计划为海贸同盟的一个标准步兵协,剩下约一千人可以是这一协军官们的家眷、家丁等。

  然而,条件虽然达成了,但其实直到高务实亲自出征朝鲜之前,堺港的兵力也没实际部署到位。一来,海贸同盟本身没有那么多陆师(京华在国内的陆师主要属于京华商社和各大工、矿场,并不归海贸同盟直辖);二来,高务实在这个协议达成之后一直忙着对蒙战争事务,没有决定下来从哪调拨人手。

  因此直到他亲赴朝鲜之前,海贸同盟虽然在堺町已经建成了所谓“日本总部”——堺港水晶楼,可是防卫力量并非正规陆师,而是在同盟舰队中由京华和各家凑出来的一些火枪手充任。这些人的人数也不固定,多的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