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六章 三面围攻辽沈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能看出郭大靖是在努力提前这个进程。

  急迫是在所难免的,不仅仅是朝廷那边,包括东江镇的全体军民,谁不希望彻底平定辽东,过上安定太平的日子。

  毛文龙现在也不担心朝廷的兔死狗烹,因为辽东是他建立的东江军,基本上都是他信赖的忠实的将领。

  最多是解除兵权,前往京师任职。凭侯爵的头衔,与文官也能分庭抗礼。在毛文龙想来,应该能拿个兵部尚书做做。

  任何保障都来源于实力,毛文龙深信这一点。郭大靖的忠诚和能力,则是值得他信赖的。

  “对了。”毛文龙突然又想起一事,伸手示意郭大靖坐下,开口问道:“部队的调动相当耗费资源,此战过后,你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与之前平辽策略有所不同?”

  郭大靖笑了笑,拱手道:“大帅睿智,末将也只是有个框架,本待完善后再说。再者,采取何种策略,也需要看实际情况。”

  “先说给本帅听听。”毛文龙笑着鼓励道:“本帅没事儿,也能帮你琢磨琢磨。”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此战过后,部队在秀岩地区暂时不动,或是趁建虏遭到重创,逐渐把战线向北推进。辽南是鞍山驿,辽东是连山关,再加上水师由浑河由东抄袭,对辽沉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将建虏逐出辽沉,和聚歼于辽沉,当然是两个概念,两个迥然不同的结果。

  一个是表面上的胜利,还有后续的战斗;另一个则是一劳永逸,彻底使建虏丧失再在辽东搞事的力量。

  即便第二个方案不能完全达到目的,郭大靖也希望能把建虏打残,而不是只在表面上光复辽东。

  所以,辽阳固然是双方的决战之地。可在决战之前,是否能多消耗建虏的实力?或是使部队运动到位,具备包抄其退路的条件?

  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兵力,也可能要多耗费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功。郭大靖认为一旦成功,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辽灭虏。

  “不急于进攻辽阳,给建虏一种假象,不急于撤退或放弃,等待我军运动到位,再发动勐攻和穿插包抄……”

  郭大靖指点着沙盘,做了最后的总结,“水陆在东西两面包抄,至少也要消灭辽阳的建虏主力。”

  辽阳的建虏如果要撤退,一是向北退向沉阳,另外的退路则是向东经本溪,退回建州卫。

  水师抄袭,能够在辽沉之间形成阻击;如果再掐断建虏的东退之路,那建虏就成了瓮中之鳖。

  毛文龙连连颌首,缓缓说道:“如果是这样的布置,倒也不比原计划增加多少的兵力。嗯,暂时作为一个计划,先在书面上进行完善。”

  与水师夹在辽阳沉阳之间,要抵挡两个方向的建虏不同,建州卫的敌人很少,阻击部队只要专力对付退出辽阳的建虏,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