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四章 抚恤金,自己先掏了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知道,每个兵一个月领银两米一斛,五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也就是六十来斤的粮。

  那个时候副食品缺乏,肚里没油水,光吃粮食的话,饭量都很大。六十斤米粮,对一个壮汉来说,勉强够一个月吃的。

  剩下的一两多银子,就是养家糊口了。万历三十六年,每石米两银子;之后有所下降,但大灾害期间不断上涨;到了崇祯十五年,一石米已经涨至两。

  也就是说,每个士兵用来养家糊口的,差不多就是一石粮,约为一百二十斤左右。

  除了吃,还有穿和用吧?衣服、柴禾、油盐酱醋等等,可都是要花钱的。

  你要碰上黑心的将领,米粮掺沙土,饷银不全发,那可就惨了。而且,这种事情在明末,也并不鲜见。

  而广鹿岛的官兵,真应该庆幸有郭大靖这样的主官。不仅粮饷足额,他还要倒贴不少给官兵们改善伙食。

  况且,针对百姓又增加了很多活计儿,勤快点也能挣到不少米粮。

  所以,广鹿岛上不管是官兵,还是百姓,生活水平都略有提高。士兵能安心打仗,军属能不愁衣食,百姓能自食其力,发展势头良好。

  不仅如此,郭大靖还定下了抚恤制度。阵亡者的家属,除了一次性领取五十两银子外,每月还能领粮一斛,发放十年。

  也就是说,等于给了十年的粮饷。

  在郭大靖看来,一条人命,甚至是家里的顶梁柱,换这些钱粮并不算丰厚。但对于官兵来说,却基本上免除了后顾之忧。

  当然,这笔钱不是郭大靖一个人出,而是从赏功银中划拔。

  按照郭大靖制定的章程,赏功银先发抚恤,剩下的一半存起来作为养恤基金,另一半才赏给有功将士。

  比如这次作战,六百多首级,差不多是三万多银子,抚恤就要花出将近五千两。一万多两是养恤基金,剩下的才会按功劳大小,分给出征的将士们。

  即便如此,出征的官兵最少也能分上四五两,多的则有二三十两。

  作战是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再勇猛,也不能打赢一场战争,甚至是一场战斗。

  首功制的弊端就是争抢人头,导致作战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反胜为败。郭大靖制定的军功制未必尽善尽美,但却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了这种现象。

  如果没有战友的协助,哪怕是牵制和影响,你也未必能够斩获首级。脱离集体的存在,哪怕是勇冠三军,郭大靖也不会重用。

  所以,在战场上,广鹿岛的官兵不准私割人头,割了也没用。他们只管结阵厮杀,战胜敌人。

  而特别悍勇的官兵会在战后多加赏赐,这需要本队长官或战友的提议和作证。

  绝对的公平,哪里都不会有。但相对的,郭大靖还是尽量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当然,孤胆英雄可以有,但却不是能经常涌现,最可能的是出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