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6章 下一个幸运儿_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斯大林为了苏维埃内部的问题而焦心的时候,远在柏林的斯特拉瑟也没有闲着。

  在稳定了奥地利的局势之后,斯特拉瑟果断把眼光放在了下一个目标上—捷克斯洛伐克。

  他开始思考如何在不过分触动英法神经的情况下吞并这一地区。

  捷克——当年奥匈帝国的工业明珠,几乎承载着当年世界第七强国的全部工业骄傲。

  独立后的捷克斯洛克并没有像其他奥匈帝国分离出来的小国那样陷入经济问题,反而因为甩掉了一大批穷亲戚而愈加显得出类拔萃。

  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富饶稳定,就连1929年席卷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似乎对这个中欧工业小巨人都影响甚微。

  然而当1930年,仅仅过了一年之后,斯特拉瑟在德国登台开始,厄运开始席卷而来。

  经济危机不是放过了捷克人,仅仅是对这片富饶美丽的中欧谷底光临的步伐慢了一点。

  银行破产、工厂倒闭、民众失业。

  紧跟着德国在斯特拉瑟的带领下开始从危机中挣扎出来,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促进出口的政策,德国产品的竞争让同样依赖出口的捷克工业复兴乏力,在危机中无法自拔。

  接着捷克人惊恐地看到德国开始扩军备战,斯特拉瑟把手伸向了苏台德,1930年在德国的秘密资金资助下,一个叫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政党赢得了114万张选票。

  德国人和捷克人是一对世仇,捷克就像镶嵌在日耳曼人版图上的一块斯拉夫飞地。

  在公元500到600年时,在浩浩荡荡的民族大迁徙的尾巴阶段,几支西斯拉夫人部落从这块富饶的谷底赶走了日耳曼人居住在这里。

  在谷底外围苏台德地区的山地和森林里埋藏着大量的贵金属、煤矿和其他矿产资源。

  历代捷克统治者都热衷于招揽能吃苦又善于开矿的德国移民来开发这里的资源。

  这项政策让捷克政府的财政上成为中欧的翘楚,但却是一项引狼入室的举动——就像当年墨西哥人招揽美国人开发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一样。

  当这些移民在国境线的另一面有着一批经济和军事上更强大,而且侵略成性的同胞时,你永远也不能希望他们成为顺从的归化者,只能成为一系列噩梦的开端。

  在今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斯特拉瑟认为一个国家最好是单一民族国家,一个国家的领土应该尽可能地和民族的居住地相重合。

  这种理论过去被认为是引发战争和动乱的种族主义。

  然而今天从伊拉克动乱、乌克兰内战、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公投、美国黑人、到欧洲穆斯林移民都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真实性——一个多民族或者多元化的国家和社会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无论经济、政治、宗教、社会机遇等任何问题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