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2章 月港基地_我真有特异功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2章月港基地

  这类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以往全球冰河时代,整个星球都陷入了低温,连赤道也被冰川覆盖,持续了上亿年。

  虽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可对于宇宙尺度的灾难,往往持续千万年才是正常的,那么区区数百年、千年根本不算什么大尺度时间,或者说,最后地球变成金星那样永远无法回到从前的生态,也很正常。

  那么对于躲藏在地底掩体内的幸存者来说,该怎么办?

  不考虑生态循环问题,一辈子活在地底下面?

  就算想脱离这个桎梏,恐怕也因为地表的缘故,人类再也没法脱离星球了,相当于被锁死在了星球地底。

  “洪总的意思是指……”

  有人若有所思。

  “对,我们必须提前完成月港基地的建设。”

  洪彬打开准备好了的PPT,“我和几个老朋友考虑过了,月球是最佳的选择,首先,它距离地球最近,其次,它有许多的陨石坑,可以借址修建地底基地,避开前期的太阳高能辐射。而月球没有大气,只要矮行星撞击太阳的影响消弭,地表就能恢复正常运转。不像地球,地表生态被彻底破坏后,人类根本没办法恢复建设……”

  参会者都听得很认真,可也有人反对,不,是质疑。

  “抱歉,洪总,你说的是有道理,但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时间吗?按照轨道预测,我们最多还剩六年的时间完成避难计划,区区六年的时间,我们要怎么完成月港基地的建设?这可不是一句人多力量大就能搞定的。”

  按照原本航天计划,中国也只会在2030年前,即2029年建国八十周年载人登月,距离建设月港基地差太远了。按照洪彬的说法,这座月港基地不仅要用来躲避灾难,还要具有重新建设人类文明的能力,即扩大生产,扩大制造能力,发射航天器,重返地球,接回幸存者人类的任务。

  这已经不能说是计划了,完全太离谱了。

  与会者都认为,别说六年的时间,集全国之力,给一百年也不行啊。

  科技的突破虽然离不开资金,可更离不开时间,不是说给出充裕的资金,就能在一周内搞定科研难题……譬如说,给一万亿美元,要求在一周内搞定核聚变商业发电,哪怕是一百个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来了也不行。

  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对,以目前的技术,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而最大的困难自然在运力。”

  “要想完成最基本的月港基地建设,以及达成我们的目标,殖民人数至少要在1.5万人-4万人,转移至月球的物资,最低要达到250万吨,才能完成最低限度的月面工业化。”

  洪彬了当说出来的话,让会议室沉默。

  250万吨物资是什么概念?

  1992年,中国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