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44章 探亲(一)_兵(校对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探亲(一)

  一九四七年年底的时候,这段时间里其实在中国的大地上,战火虽然还在持续地燃烧着,但是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角逐中,国民党军队的强势正在一点点地被瓦解,而共产党军队的弱势却是在一点点地扭转,反而越大越强了起来。

  这个时间点就是一个分水岭,虽然在中原大地上,国民党军还占着明显得优势,而山东与陕西的战场上看似将共产党的部队压缩到了极致,就如同中央社在收音机里所说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其实对于熟悉局势的人来说,这也就是一种宣传,一种自我安慰。

  东北战场的发展,成为了国共角逐的一个缩影,或许也预示着全国局势的最终演变。

  在抗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国共双方谁也不会把东北地区这个中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放弃,所以各自施展本事,极积往那里调兵。

  东北原本是日占区,后被苏联出兵进占,当年日本人扶持伪满洲国在这里建国,其实是将东北当成了自己的后院,潜心经营起来,许多的工业设施也都是在日本人统治时期建立的。苏联出兵东北之后,这个庞然大物实际上却是另一个恶魔,名义上以盟国的身份来帮助中国打败日本,而其实还是因为这里有他们巨大的利益所在,当年日俄战争时期,俄国败给了日本,这个时候对于苏联来说正是一血前耻之机。苏联占领东北之后,却把这里当成了与国民政府讨价还价的资本,要求国民政府同意此时实际上处于苏联控制之下的外蒙古的独立。也在与此同时,苏联人又派出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将东北工厂的设备机器大量拆走,留下来的工厂不过是一座座的空壳。而对于苏联来说,更乐意看到中国人之间互相的攻斗,他们便可以从中渔利!所以,苏联在明面里与国民政府谈判的同时,暗地里又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部队快速的进入;而在国民政府最终被迫出卖了对外蒙古的统治权,换来接收东北的承诺后,实际上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处在了共产党的控制之下。

  在初期的时候,由于国民党军占有明显得优势。一九四五年九月,熊式辉被任命为东北行营的主任,与身为东北保安司令的杜聿明共同主持东北地区的接收和战局。杜聿明到达东北后,立即率领第十三军和第五十二军攻下了被共产党军占领的山海关与锦州,随后挥师北进,将林彪率领的共产党的东北民主联军赶过了松花江,占领长春、永吉、沈阳等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但是随着国共和谈,停战协议的生效,国共双方沿着松花江军事对峙。不久,国共和谈破裂,停战期限界满,而这个时候的东北民主联军也缓和了过来,杜聿明不得不采取北守南攻的策略,先是派郑洞国率部扫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