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0章 磨砺(1)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其实并不缺能臣干吏,亦不缺敢为社稷而死之辈,怎奈‘党争’二字,却叫官场变成了大染缸,叫天下失去了秩序,身处这等环境之下,渐渐的,一些人心死了,开始跟着和光同尘了。

  想要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明,并非是简单的开源节流,解决大明财政危机,另一个根本所在,就是在人上。

  大明的文官群体,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并不能简单的去用,非黑即白去定义,毕竟人性是复杂的。

  山西那边的事情,想要得到有效解决,还需些时间去走流程,崇祯皇帝心里并不希望,刘鸿训留守山西,有任何官面上的质疑。

  刘鸿训是有能力的,有治国之才,然性格有些刚正不阿,不擅权术算计,就时下朝堂风气,并不适合待在朝中。

  恰恰是派到地方上去任职,或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就是刘鸿训这个人,并不在意个人荣辱。”

  看着李邦华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轻叹一声,“但凡是换一个人,即便曾被受牵联免职流放,但曾经是那般的高位,现在却要屈就一地巡抚,恐此事亦不少说通。”

  刘鸿训就任山西巡抚一职,若是能顺利推进下去,对崇祯皇帝的整体谋划,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整顿山西官场。

  恢复山西秩序。

  设立赈灾行署。

  能将这些方针落实下来,那山西就不会再乱下去,这为后续平叛流贼,减轻陕西方面压力,试行所谋的一些新政,都夯筑了一些基础。

  不过山西若能变好,那对整个平叛流贼的局势,却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毕竟山陕紧挨着。

  一个是全国性的。

  一个是地方性的。

  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讲,刘鸿训就任山西巡抚,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这也叫崇祯皇帝坚定决心,必须叫此事尽快落成。

  “皇爷,直隶和山东两地,所设的赈灾行署,呈递了几封奏疏。”王德化捧着奏疏,走进东暖阁,作揖行礼道。

  “呈上来。”

  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

  近期所出风波不少,叫崇祯皇帝很忙,虽心中对赈灾行署很重视,但有些事情吧,还需倚重的大臣来办好。

  “袁卿这边,所取得的成效,还是够大的嘛。”

  接连看过几封奏疏,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受灾的那些府县,都先后募集不少的赈灾吏员,这给官府赈灾,减轻不少压力。

  这一点,反倒是卢卿落了下风。

  对了,王伴伴,先前内厂这边,派人去找的人,都找到了没有?”

  说着,崇祯皇帝想起一件事情,看向王承恩就询问起来。

  身为一国之君,要处理的政务很多,要谋划的事情诸多。

  崇祯皇帝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某件事情上。

  “皇爷,都找到了。”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几人,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