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 二姐番外(完)_生娃是国之大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仿佛被人当头抡了一记重锤,眼前一下子就只剩黑白两色了,四肢百骸都失了知觉。

  那是她嫁入刘家之后头回胡闹,拿了银子带了几件换洗衣裳就想追去边关。老夫人劝她,丫鬟嬷嬷也跟着劝,都要她留在家里安安心心等着。

  刘夫人大病一场,昏了一日后清醒了,醒来时面如缟素,仿佛连慢腾腾地说话都费尽了气力。

  “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去了边关又有何用?咱们为□□为人母的,就得把这个家守好。要是人能回来,早晚都会回来;要是人回不来,你纵是跑到边关又能如何?”

  再苦口婆心的劝唐玉儿都听不进去,好在有宛宛一同跟着去,又有万余兵士护送,总算安安稳稳到了平城。

  这是她生平头回知道原来战鼓的声音跟京城听到的鼓声不一样,头回知道军营里的将士吃的是什么,头回知道诗里说的边疆苦寒到底什么样。

  也是头回知道等一个人回来是什么样的心情。

  所谓耳濡目染确实不假,嫁入刘家四年了,唐玉儿连军情都能瞧明白三分。原本胆小到连杀鸡杀鱼都不敢沾手,这会儿连听到匈奴死伤多少被俘多少,她心里都会生出些微欢喜了。

  这一等,又从十月初等到了腊月,冒出来个阿古达木带着单于的人头来叛降了,盛朝趁胜追击,匈奴大败,她等的人总算回来了。

  刘彦身上的血味、泥尘味混在一起,外头披着一件挡风的大氅,不知是何人赠的,大氅之下几乎是衣衫褴褛,比路边的乞丐好不到哪儿去,除了一张脸擦得干净,全身上下没一处能看的。可她对这个人的喜欢深到了骨子里,看到他这般模样也不觉得狼狈,连他下巴上修得乱七八糟的胡茬都觉得顺眼极了。

  受了重伤不怕,日后得好好修养再不能劳累也不怕,什么后遗症都不怕,只要人活着,这就够了。

  回京的路上提起这三月,刘彦也是唏嘘不已:“与我一同被俘的兵士有五百余人,其中有些不堪其辱,宁愿活活饿死也不用匈奴一水一米。”

  刘彦抹了一把脸,目光有一瞬微微黯下去,“他们不吃,我吃了。手下的兵士不可置信地问我‘将军,我们那么多兄弟都是被匈奴人杀的,你吃匈奴人给的吃食,如何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

  刘彦望着她的眼,慢腾腾接着道:“我说家有妻儿老母,死不得。”

  他就是这么个人,什么话都能省则省,换个嘴皮子俏的想必会说“不想死,是因为我舍不得媳妇你”,他却只说了这么简简单单一句。

  剩下的话刘彦没说,他不说,唐玉儿也能猜得到。

  “刘家军”其实不是刘家的私募军,原名平患军,因为刘家管了几十年,外人称一声刘家军。边防兵士从来最难管束,刘家能服于人,靠的就是“忠义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