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章 番外16 名声_断簪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成被封“定国侯”,成为朝中第一武将。弘兴帝则更加变本加厉,醉心军事,将军校扩招到了万人。民间消息说,皇后有时要动用私房,给弘兴帝当零花钱,因为他经常买礼物给他的万余弟子,那些人对弘兴帝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皇帝不理朝事,就成全了他的好友,佞臣贺云鸿。又几年,年仅三十五岁的贺云鸿登上了左相之位,不仅是历届中最年轻的左相,也是在他的父亲之后,又一握有治国实权的权相。

  只是贺云鸿比他的父亲更加肆无忌惮,为相后的次年,就开始了税法改革。税收征收的计算方式和比例的变化,外加对土地的重新丈量,都倾向保护中小农户商户,对大家族打击严重,逼迫大族为减少交税,分宗分家。他同时进行了教育改革,各地兴建让所有应龄儿童入学的小学校,不仅教授传统的礼仪道德,还教算术和典法。他将吏部原来的监督部门扩大,单设为清廉司,接受百姓的匿名举告,查实官吏的不法之行……

  他成立了向皇帝直接汇报的上内阁,其实皇帝懒得听,完全是他和几个同党决策。另设了与朝臣们进行政策辩论的下议阁,算是不阻言路,时刻掌握朝臣意图,听取人事推荐。他权力弥漫之时,上内阁和下议阁,全在他的把握之中。

  虽然他能以一己之力指挥朝政,却不能摆平各省中对他不满的大家豪门。利益被损的大族,先动用人力物力要扳倒贺云鸿。一时间,京城中风起云涌,有人上京告状,有人在宫外击鼓鸣冤,甚至有少数朝臣伏阙罢朝……

  皇帝固执地不听人言,贺云鸿在震天动地的批评里一意孤行。京中有几家报纸,为贺云鸿的政策竭力辩说,大讲特讲其中的利民之处,给贺云鸿争取到了中下层人民的拥护。加之贺云鸿多年让人广种棉花,寒冬有了保暖之衣,救了许多人命,人说他功德无量,所行之事一定是有良善之意……

  发现无法阻止贺云鸿主导的改革,几个省里,相继有大家族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了。最大声势的反贼中,有被降爵回了故里的凌青的三个儿子,他们号称要为母为兄报仇,为父伸冤——凌青被降爵,长子流放,三个儿子都没娶上好亲事,女儿只嫁给了个平民。孙氏对此恨之入骨,日日与凌青争吵无休,甚至动手,邻里无人不知。

  凌青察觉三个儿子要去投匪,气得拿出刀来追砍——国中军力之强史无前例,这些人是疯了!可惜他老了,被三个儿子合力绑了起来,扔在了家里。

  皇帝听说有人造反,这是和军事有关的!难得连日上朝,亲自调兵遣将。对农民一概招安平复,但对大族豪门下了狠手,一门门连根拔起,削爵夺位,主犯者判刑流放,其后人一律成奴三代

  请收藏:https://m.ysw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